展館是一種載體又是一種建筑物,幾乎每座城市都會搭建如博物館、城市規劃館、科技館、文化館等展館。近來年,隨著科技的發展,以多媒體展示為核心的陳列方式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,通過多媒體讓展品主動說話,同時給觀眾帶來沉浸式的感官體驗,激發觀眾的主動性,大大增強了文化的宣傳力度。
內蒙古智能家居高科技在展覽中的作用
傳統的展廳多以靜態陳列的方式為主,不僅單一無趣,大部分人還看不懂,隨著人們對多層次、多元化生活的需求,各大展館也在努力構建平等化,多元與包容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,這就需要展館能通過創新的傳播方式主動去吸引觀眾,不然展館內容做得再好,但展陳方式枯燥無味,也沒幾個人能看得懂,導致展館文化無法傳遞出去。
那么怎樣才算創新的傳播方式呢?目前多媒體展廳是各類展館展覽展示發展的主要方向,依托于多媒體設備及數字化技術的展示手段,常用的展示手段有VR、AR、環幕投影、互動投影、球幕投影、折幕、全息成像、虛擬駕駛、大屏幕拼接、電子沙盤、電子翻書、觸控導覽等,而這些展示手法需要專業的技術和創新的思想來共同實現。

展覽方式的演變與新場館模式
在博物館展陳初期,展示內容多以社會發展為主線,展示歷代社會特征和經濟、文化、軍事、技術發展成就等領域。
緊接著就是70年代,內容和表現形式上,很多都是以考古學,歷史學,藝術史,器物研究為背景,將文物一一排列展柜中進行展示,那時候更注重強調“讓文物說話”這樣的一個展示手法。進入21世紀后,我國博物館行業迅猛發展,為此,國家文物局啟動了“十大精品展”,從陳列的內容設計、藝術設計、社會教育、公共服務、宣傳推廣、項目管理、文化產品發展、社會反響等方面,來引導博物館創新展覽內容和展示方式。
其實,現在的博物館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地結合一些多媒體技術來輔助展示,比如說博物館中的AR、VR、幻影成像、虛擬講解員、多媒體故事墻、3D4D影院等等。
博物館展陳受到社會發展、審美、教育、信息傳播等等因素的影響,只有將展陳定位、內容表述、視覺效果呈現、功能實現等這些因素有機結合起來,才能把將展覽內容呈現給觀眾。近年來,國家在不斷強化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,對展覽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,很多博物館在展覽中,開始運用更多的展示手段和互動模式,將歷史文化和高科技手段有機結合起來,以滿足觀眾的需求。
未來,博物館將更加深入地融入當代生活,對社會大眾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。與此同時,觀眾將不僅僅是展覽的看客,還會成為展陳的設計者、參與者和分享者。
免責聲明: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。